近日,在IBMIntrConnct会议上,IBM首次详细披露了,自己的两个重要区块链应用部署。一个是,基于IBM的区块链,帮助中国一家能源公司创办一个碳信用额交易所;另一个是,基于ScurKy,IBM将建立一套区块链身份解决方案。
而在IBM提出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解决方案之前,微软和R3联盟(著名的区块链联盟组织)都先后提出要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一些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都积极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区块链应用广泛,为什么会优先选择研发数字身份这个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深受行业痛点影响,希望及早解决痛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身份对价值互联网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1
深受其痛,希望及早解决
以金融行业为例,在现有的金融行业中,一直存在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管理不透明的痛点。这种不透明的数字身份管理,让各个金融机构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收集、验证客户身份信息的困难性。但客户身份的识别又是整个金融服务行业必要的环节之一,为此,金融机构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了解客户信息,控制经营风险和业务风险。
同样在其他行业,需要身份识别的场景越来越多,线下线上的支付、贷款、保险理赔、社会保障、医疗等,大都需要通过电子渠道收集实物证据(如车险现场拍照),而传统的尽职调查、了解客户(KYC)的方式,都显得效率不高。这时需要快速查询客户信息的要求和落后的这种客户管理体系,矛盾日渐加深,金融机构希望建立一个全新数字身份管理方式避免这类问题,同时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客户。
2
数字身份对价值互联网的构建意义重大
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拥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如黄金、白银、房屋、汽车等,信息互联网时,在中心化的互联网组织结构下,我们虽然能将资产通过一定形式展现在互联网上,但网络容易被攻击,信息容易被泄露,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也导致用户本身的资产信息易被修改,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而在区块链上,依靠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的特性,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现实中的资产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放在区块链网络上,经过数字化的资产将会被保存到相应的区块内,这些数字化的资产第三方无法修改,且永久保存,安全性高,有利于数字资产的存储。但区块链构建的这个数字资产储存通道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在上面存储自己的数字资产,因此在区块链上进行这些价值资产信息的储存之前,我们必须在上面拥有一个身份,做为自己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有力证明,对自己上传的数字资产进行确权。同时价值互联网的开始也将会从数字身份开始,因为只有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以后才能自由上传和管理自己的资产信息,然后才可以实现数字资产的自由转移。
3
市场现有解决方案
区块链凭借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安全、稳定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在解决数字身份等问题上具有诸多优势,因此不断有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尝试去解决此类问题。
如
·年6月微软宣布携手BlockstackLabs和ConsnSys,借助其在比特币、Erhrum、Blockstack和uPort上的经验,打造出基于相关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案。其意在通过这一开源合作,产出一款跨链身份识别方案,能够扩展到任何未来的区块链、或者新型分散式系统上。
·年11月R3联合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在内的十家银行,采取的联盟链形式试运行基于区块链建立一个银行间的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能够创建和管理数字身份,为金融领域提供一种KYC管理机制。根据KYC数据,该项目记录并收集了企业和个人的身份信息,提供第三方身份认证服务。该登记系统作为银行间的共享平台,能够创建和管理数字身份,为金融领域提供一种KYC管理机制。
·年10月韩国最大的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国民银行信用卡(KBKoomkinCard),将使用由比特币公司Coinplug所开发的区块链身份识别解决方案。该服务将基于Coinplug所开发的FidoChain私链技术而进行。
在国内,维优元界具有前瞻性的率先提出数字身份(Avatar)、数字资产(SmartProprty)和价值中介(Oracl)的理念,并将数字身份的创建,放到元界公有链研发的重要位置。我们在维优元界上创建的数字身份,将作为自己区块链上身份的象征,可以代表我们在区块链上持有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同时维优元界上创建的数字身份,可以将其他有应用价值的信息一起依附在元界创建的数字身份下,进行统一管理,并以密码学的方式保护信息的隐私性,除非有所有人授权信息的访问(例如提供私钥签名信息、发起特殊交易、或者以智能合约的方式),否则无法获取相关的加密或非加密信息。
维优元界公有链今日数据动态
更新时间:08:00
区块高度
POW难度系数
.G
元界客户端与钱包下载地址(版本0.6.5)
OSX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martcarf.com/smartcarjj/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