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车内的智能生态是必经之路,而且有很多可以提升优化的领域,软件的布局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则需要厂商提供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方案。
作者:浩克
编辑:尹磊
不买新能源车的理由越来越少了。
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产销第一大国,而且在工信部的产业规划中,到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要达到25%。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已经无需多言,但前提是产品力不断提升,才能说服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安全、续航、驾驶体验、基础设施、工业设计等方面,仍然需要有所提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产出更多价值。
而软件,是目前新势力厂商们发力的重中之重。
1
新能源车行业的效率提升
开年的新能源“战事”,为这个行业拉开了精彩的帷幕,这其中最瞩目的除了新车型,还有特斯拉的数轮降价,以及与友商的价格大战,其中最高一次降幅甚至达到16万,被业界看作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割韭菜行为。
特斯拉降价的基础来自于其汽车生产流程的成本优化,其中Model3成本的五分之一来自电池制造。在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宣布新一代自研电池,续航将提升54%,而成本降低56%,产能也将有重大提升。
然而无论是自研电池还是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都需要时间和资本的积累,并非所有新能源车企都能抄特斯拉的作业。
就提升行业效率而言,更重要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汽车行业只挣了硬件造车的钱,但是新能源车可以通过提供自动驾驶和娱乐服务收取软件的费用。如Model3的自动驾驶功能是另外收费的,激活自动驾驶的费率甚至达到裸车费用的六分之一左右,然而提供这一功能并不需要额外提供过多成本,仅需OTA进行升级。
从特斯拉目前已经推出的服务来看,除自动驾驶外,娱乐和资讯订阅服务也是营收的重点,有研究预计特斯拉年FSD(全自动驾驶)收入将达到70亿美元,占特斯拉汽车业务营收的接近9%,贡献25%的汽车业务毛利。
然而目前新能源车的软件服务仍有升级迭代的空间。
2
新能源车软件的想象力
从行业效率来说,布局车内的智能生态是必经之路,而且有很多可以提升优化的领域,软件的布局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则需要厂商提供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方案。
如日前恒大旗下的汽车品牌恒驰就发布了一条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martcarf.com/smartcartd/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