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行业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趋稳
1.1营收持续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我们选用申万行业分类中的电子行业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半导体、电子元件、光学光电子、电子制造、其他电子共五个子板块,总计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剔除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及部分历史季度数据未披露的次新股)。
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8.00%。分季度来看,受到智能机出货量下降的影响,电子行业在Q1整体增速放缓,同时电子制造板块Q1营收增速下滑到6.35%。到Q3转入消费电子传统旺季,iPhone为首新机型的推出对智能机市场有所提振,电子制造板块Q3单季度营收增速达30.10%。电子元件方面,在MLCC、PCB等被动元件景气度较高的态势下,该板块Q3单季度营收增速达21.32%。此外,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光学光电子Q3增速为21.56%;而半导体板块Q3同比增长6.41%,在五个子行业中最低,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受到 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增速已开始变缓。在电子制造回暖,电子元件高景气的带动下,电子行业Q3单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21.68%。我们预计受电子产业链向国内转移趋势及消费升级影响,19年电子行业营收将继续保持增长。
1.2归母净利板块分化,电子元件增长显著
各子板块盈利分化明显,电子元件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减少7.73%。分季度来看,电子板块在Q2和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和.18亿元,分别下滑13.58%和11.18%。其中,电子元件板块在被动元件前三季度高景气的带动下,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48.05%,在五个子板块中增速最快。而Q3光电子板块净利润同比下滑51.22%,主要是面板、LED产品因行业供给过剩,出现了较大幅度跌价,盈利水平受到影响。此外,随着传统旺季对消费电子市场的提振,电子制造板块增速从Q2的-39.13%恢复至Q3的7.06%。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疲弱,国内产能持续扩张,电子行业供过于求情况将继续延续,19年行业净利润难有提振。
1.3整体盈利能力趋稳,期间费用和周转天数逐步向好
盈利能力逐步企稳。电子行业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从Q1开始有所下滑,到Q3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8.5%和5.2%,较Q3分别同比减少1.0pct和2.3pct,环比呈现企稳态势。我们认为,电子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主要因行业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下跌。未来创新技术应用的带动下,电子行业过剩的产能有望逐步消化,从而拉动产品价格企稳,毛利和净利水平将有所修复。
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从三费来看,Q3年管理费用率为7.8%,同比增加0.5个基点;Q3销售费用率为2.7%,同比增加0.1个基点;Q3财务费用率为1.4%,同比与Q3基本持平,Q1所受的汇兑损失影响已逐步消除。
电子行业存货周转天数从Q1的87.9天逐步下降至Q3的74.9天,同比Q3增加3.3天,环比Q2减少3.4天。历经Q1消费电子库存调整后,电子行业整体运营周转效率逐步好转,但各季度同比去年天数仍偏高也表明盈利能力目前仍处于较弱水平。
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弱,对电子行业整体营收增速影响较大;同时受到面板、LED行业产品跌价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但被动元件在子板块中相对亮眼,营收及盈利都有较好表现。年我们认为随着5G、AI、物联网、汽车电子、MicroLED等新应用的拉动,下游需求将逐步恢复,新技术的渗透也将逐步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的提振。
2、5G拉动下游需求,梳理基站到终端市场新增量
2.1年5G建设开启万亿市场大门
5G是移动宽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区别于2G/3G/4G,5G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顺序提升,而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LTE、LTE-A、Wi-Fi、M2M等等)演进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5G技术旨在实现以下几大目标:1)x的容量提升;2)亿+的连接支持;3)10GB/s的速度;4)1ms以下的延迟。
5G渐行渐近,随之将开启万亿级市场大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按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亿元的直接产出和1.2万亿元的间接产出,到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两者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9%和24%。从产出结构看,在5G商用初期,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亿元,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94%。
中国5G快速推进,基站建设先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属于5G的领跑者,自年成立“IMT-推进组”以来,国内5G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在怀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从国内三大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今年将在4~5个城市开展外场试验,年实现规模商用;中国联通计划年在5到6个城市进行5G系统组网验证,年扩大5G试验的城市数量和基站规模,预计在年进行更大规模的面向商用的5G网络部署;中国电信在年挂牌了5G开放实验室,此外申请了5G相关发明专利59项,并计划在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
结合工信部部署和各运营商积极布局的状况来看,在年国内有望正式展开5G网络的基站建设。基于5G技术特性,未来移动通信将不再依赖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构,大量的小型基站将成为新的趋势,用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国内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年4G基站总数为万,在/年建设高峰期新增量接近万/年,预计未来两年新增4G基站数量逐步减少,届时4G基站总数接近万。结合赛迪顾问数据和行业调研情况,以5G基站总数为4G的1.5倍测算,对应5G高峰建设期国内单年度新增万个基站。
从无线网络到移动终端,5G将持续为电子行业带来需求新增量。5G有望于年从网络规划期进入主建设期,我们沿着工程基建—网络设备—射频/天线—光纤光缆—光模板—移动终端的路径,着重梳理5G为电子板块带来的投资机会。
2.2基站端,天线升级提高产业链价值
从4G到5G,频谱效率将提高5-10倍,天线技术的提升是一大关键。目前的4G宏基站主要由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BandUnit)、射频处理单元RRU(RemoteRadioUnit)和天线系统三部分组成。4G后期,天线已经演进至4T4R/8T8R的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天线。
MassiveMIMO方案有望显著拉动基站天线需求。5G方案中,通过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在基站端配置数百根低功率天线来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从而达到应用标准。因此,我们认为5G的推进有望显著拉动基站的天线需求。一般而言,普通的基站需要配置3面天线,4G基站则需要配置2×2面,预计未来随着5G落地,单基站天线数量需求有望达个以上。
天线的升级进一步带动单个基站PCB价值量提升。一方面,5G基站天线采用MassiveMIMO技术带来器件数量的大幅提升,相应地带来PCB使用面积的增加,我们预计单基站高频PCB材料总用量或将达到4G时期的两倍。另一方面,5G对天线系统的集成度有更高要求,为满足隔离需求,需采用多层的印制电路板(层数从双面板升级为多层板)。通常情况下,PCB每增加2层成本会相应增加50%~30%,如8层板的价格相当于4层板的两倍。同时,5G设备PCB的性能要求极高,一般对层数、面积(大面积,小厚径比)、钻孔精度(小孔径、板件对位)、导线(线宽、线距)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PCB加工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工艺配合,由此也有望提高5G用PCB产品的工艺附加值。此外,基材方面需要使用高速高频材料,价格将是原有材料的3-5倍。由此测算,PCB单位价格至少为4G时期的1.5倍。当前4G设备商对射频PCB的采购价格平均约元/平方米,预计5G时期PCB价格为元/平方米。
测算5G时期基站PCB用量将提升数倍。5G时期基站PCB以此测算PCB在通信基站前传网络(基带、射频、天线)中价值量,假设5G时期基站数为万,将带来PCB市场增量亿元,相比4G时期提升数倍。
2.3传输端,高密度基站拉动光纤需求
高密度基站建设拉动光纤用量。回溯3G/4G投入期,光纤光缆产量大幅增长。以国内4G建设为例(年-年为4G基站建设高峰),年我国光纤光缆产量增速为7.26%,年则攀升至23.17%。我们认为5G高密度基站的建设亦将带动光纤光缆的新一轮用量提升。据FiberBroadbandAssociation预测,未来5G光纤需求在不考虑光纤复用的情况下,将达到4G光纤需求的16倍,同时会比FTTx所需光纤多2~6倍。
5G基站新引入CU/RU两级架构。5G时代,由于无线频谱资源提升及MassiveMIMO多天线技术的发展,传统RAN架构下的CPRI接口难以承载巨大的带宽,需要进行架构重构。重构之后,5G新定义了CU和DU两个功能实体,原核心网和BBU的功能在CU和DU有了新的划分,出现了一级前传(RRU-DU)和二级前传(DU-CU)两级架构。CU与DU功能的切分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CU设备主要包括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UP)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DU设备则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L2功能。
前传网络架构变化带来光纤新需求。相较于4G,5G新引入的CU/RU两级架构将带来光纤新的需求。其中,一级前传方案中,目前为了保证时延,光纤直驱是优先方案(不超过10km),该方案需要大芯数接入光缆和低成本的25G/50G光模块,而对于光纤不足的场景再考虑引入简化的OTN设备,解决时延、功耗、成本等问题。同时,二级前传网一般使用环网为主,可以采用OTN的技术来进行承载。
未来光纤需求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据工信部,年国内新建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3.2%。我们结合三大运营商公布的光缆采集量,以及5G基站的增量测算,预计5G建设高峰期间光纤用量年复合增速在20%以上。
2.4移动终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martcarf.com/smartcaryt/8370.html